布施的时机
布施的时机不同,亦会导致果报的优劣区别。常言说:宁可雪中送炭,勿要锦上添花。锦上添花人多忘记,雪中送炭刻骨铭心。
比如,你在寒冷的冬天供养别人取暖的衣物、炭火、电暖器等物品,比你在夏天时把这些东西供养别人所得果报圆满,因为那是对方最需要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供养布施,就是雪中送炭。但若存妄心,特地等到别人冻得受不了再去布施,功德虽然有,但果报必小,会很不圆满,因为布施的动机实在有点令人怀疑。
转载注:
有时,我们见人家有困难,要主动的帮助或布施。 你不要刻意求别人的感激而特地看着别冻饿得受不了才去施舍,这样的布施,果报比较小。你要真心为别人去着想才是最真诚的,只有最真诚的心,才得最圆满的果报,这就是真诚的布施。
但有时我们也非得要等到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有悔过之心时才去帮助别人,这个是智慧的布施。很多大德高僧,你求他时,他可能知道你的情况啊,但无法帮你,不一定是无法帮你,而是要等你回头。因为他知道你只是有问题,却不愿意回头,不愿意悔过,他也就帮不了你,他若帮你得了福报,你就会一直沿着原来的错误走下去,他帮你,可能就害了你。只有等你知道回头,想悔过时,他才会帮你,这种帮助才真正有益于你。这就是智慧的布施。
布施的心地
佛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亦说:发意圆成。虽然前面讲到布施的对象、物品、时机,这些在境缘上需要善加把握的因素,但这些论述都是根据凡夫的分别妄念而言,并非究竟彻底之说。如果你的分别妄念很重,不妨根椐这些道理去做,会收到好的效果;但对于分别心较淡泊的人而言,最好能以平等无别的无缘大悲心来行持布施善法,并不必要去顾忌分别种种事相。所以影响布施福果大小的根本,还应该是施者的心地。
如果施者心地清净平等,没有分别妄念,不去分辨受施对象的优劣、所施之物的贵贱、布施时机是否合乎时宜,而能够安住于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供养布施一切众生,这样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远胜于以分别心来行持布施善法的利益。但究竟取舍何种心理行为,首先应当考证自己的心理属性,再做出抉择。 (有些事,本来对别人不一定有害处,但你做时,若存着误导之心,即使结果没有损害到别人,你也是有果报的,因为你是心地坏了。守护身口意,最难的,还是守护心念了。)
一切形式上的善法,若行持者为善心所摄,其善法将成为人天福果之因;若行持者为大悲菩提心所摄,则其善法必成为究竟解脱之因,同时亦得人天福果。所以以菩提心来行持善法,做诸种布施,才是最为圆满的。
以菩提心行持布施善法,虽然布施很少但可以获得无量福报。一般人做布施一次,将来果报成熟一次就报掉了,就不再会有善果。但若以菩提心摄持布施善法,虽只布施一次,从这个时候起直到证语究竟菩提,这其间善果会无数次的成熟;而且虽然所施之财物很少,但每次善果成熟时却是无量无边。所以唯有大悲利他的菩提心才是布施种福的应有心态,这就如同是点石成金的如意宝啊!
在平时没有得遇布施因缘的情况下,行者可以观想自己经常供养布施众生需要的财物,这样会使自己善意圆满;或者看到别人布施,应生欢喜心加以随喜赞叹;若看到别人偷盗,应为其保密并且劝阻;若其盗业已成,应生悲悯心代为忏悔;在布施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应以慈悲心、欢喜心、恭敬心布施供养,并视受施者为我无始以来之父母;布施之后应以欢喜心、无悔惜心处之。这样布施才较为圆满,即使布施很少,将来善果也会较大。
同样是做布施,因为起心动念的不同,果报的大小优劣相差甚远,行持者理应慎重于自我心念。 (有人有所求去帮助、布施于人,这种布施,没有意义,得不到多少果报。)
布施时心地不够慈悲恭敬,或布施后又生后悔,这样布施就不圆满,而且还有过患,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恶果。辟如说.古人即有不食嗟来之食的风骨。假若你拿财物供养众生,就变得趾高气昂,如果以这样的恭高我慢心来布施,蔑视对方瞧不起对方,不但将来福报下劣,恶果亦紧随而来。《罪福报应经》说:为人因何短小,以夙生轻慢人故。所谓短小.也就是个子矮。《地藏经》亦说我慢贡高者受仆使下贱报。至于做了布施心中又生后悔的,志公禅师曾说:生穿胸国,作福布施生悔惜心故。若以这些非善不净的心态布施,即便施舍很多,善果也很少,甚至招来恶果!
《财富宝要》之七:布施务急立愿居先
在佛法中的发愿,好比常人所说的树立志向确定目标,或者亦可以说是明确自己的理想。由于愿力在一定因缘下会完全变为现实,也就是如愿,所以一切众生在发愿的问题上,必须无比谨慎。
在未做布施前,或平时没有布施因缘的情况下,应当发愿:愿我从今日起,直至菩提,永戒一切偷盗恶行远诸悭贪、常得见闻值遇供养无上福田、常得慈悲施予一切众生,随其所需,一一令其满足,无有乏少;愿我所施之财皆为清净之财,愿我施时心境平等恭敬慈悲,离诸不净及于攀缘。
布施圆满后,应当如是发愿回向:愿我仗此供养布施财物之功德,从今以后直至菩提,生生世世常怀施意,无诸悭贪,永戒偷盗;愿我生生世世常以净财供养三宝施诸众生;愿我生生世世常得值遇诸佛世尊并亲蒙教诲,信解行证诸佛胜妙之法;愿我生生世世财富资具,如意丰盛,并依佛法教诲,善用一切财物;亦愿一切众生同得我之胜益! 此处仅仅是从利于将来财富丰足的立论来讲,所以将发愿回向的重点放在了财富方面,行者如果还有其它自己要回向圆满的愿望,以及具有经典依据的发愿回向和大德们提倡的发愿回向,都可以在布施圆满后应用。
比如,应当诵念《菩贤菩萨行愿品》后的偈颂部分,从“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念至“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这样的发愿才最为圆满。
《财富宝要》之八: 修福、惜福与消福
修福的理论如前所论,已无须赘述。修福的过程亦即是积攒福德的过程,有如挣钱存入银行一样。
现在的人常常走向两种极端:要么是悭贪不施的守财奴,要么就成为大手大脚挥霍花销之人--很多人现在穿锦衣华服;开高档轿车;吃山珍海味;住别墅豪宅;亦传闻某男士几万元买一根皮带;某女士穿金戴银尚不足,非以数百万巨资购置天然钻石作为饰品;亦传闻某富豪用黄金打造马桶……
这些事实,从因缘上讲,确属财布施感得的富有之报。看到别人有这样丰厚的受用,应当加以随喜;但从福德的消长来讲,还是节俭珍惜的好。因为每位有情众生,无论其福德薄厚,均有一定的数量,好比银行里自己存款的数目,是固定的,若享受挥霍,就等于花销存款,花销越过分,存款越快花完;而节俭就如同很少花银行的钱;修福布施就是继续存钱,这样自己的福德才会越来越丰厚圆满。相反若不能节俭的话.福德和财富就会很快消减干净。
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应当尽可能在生活享受方面简单朴素一些,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花销应当取缔,即便正常的生活开支也应以节俭为原则。否则有福时不知惜福,等到福德消尽,自然还会回到贫穷的行列。
据说,美国万佛城的宣化上人某次当着众弟子的面,将两位弟子从嘴里嚼过又吐出来的菜叶放进自己嘴里吃掉,别人问他.他回答:“我没有大的福报,所以要节俭”。虚云老和尚的知名弟子,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每次吃完粥,要用开水涮碗再喝掉。这些人惜福节俭的事例,读来不能不令人感动敬佩。
虽然社会生活中,在很多场合下,应有一定的衣食住行标准,不可失去威仪;但节俭仍是十分必要的,并非是让大家回去原始社会过刀耕火种的生活,只是告诉大家,享受福报不能过分,不可暴殓天物,否则亦是过患。
吃苦了苦,享福消福,因此我们应当少享用,多布施。如果将节俭的财富用于布施大众做慈善事业或弘扬佛法,就等于用在了财富福报的再生上,将来的福报比现在还要优厚。
《财富宝要》之九:财神法释疑
断除悭贪、戒除偷盗、行财布施这三个要点,是求取财物富足真实无二的法门。过去一切大富之者因此圆满财富福果;现在一切大富之者因此圆满财富福果,来来一切大富之者亦必从此三法要中产生。这是十方无量诸佛同说的真理,也唯有依据此理行持,才会有改善和圆满财富的必然结果。但很多迷信愚痴的众生,堕于邪见,误入岐途,以致所求不得如其所愿。比如对财神法的信仰,在民间自古以来,就认为供奉财神会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增长,所以很多公司商号供奉财神。
而且,财神虽居天道,亦属六道众生,亦是宿世在人间广行戒盗布施才感得的果报,可以说是早先做财布施的善业感现。大家天天供财神,却不知财神亦从人中来。净空法师在《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中说:春秋时的范蠡,在越王复国之后,就开始做生意,结果发了财,发财后就把钱财统统布施出去,再从小生意做起。过了几年又发财了,然后又布施出去,三散三聚,因此,中国古代供的财神是范蠡,他是修行财富的典型人物,财富人的模范。所以,钱财尽管拿出去布施,越布施越多。
由此知道财神发财用的方法也是做布施,这其实就是财神法的秘要和决窍。今天把断贪戒盗施财的法门教会大家,大家掌握了来应用,将来人人都是财神,亦就不需要再对财神法有所迷惑。而且,你能断贪戒盗做财布施,这才是对财神最好的供养。
《财富宝要》之十:陀罗尼助缘
除了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布施财物三个修积财富的必须正因外。行持者还可以借助持诵诸佛菩萨名号或真言密咒来做为助缘,以期能收到宏显的效益。《宝箧印陀罗尼经》云: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大悲心陀罗尼经》亦说持大悲咒可得富饶;《不空羂索陀罗尼经》广说了持不空羂索陀罗尼的二十种殊胜利益,其中之一即是多获财宝;另有《准提陀罗尼经》、《雨宝陀罗尼经》等密教经典广说了持诵陀罗尼可带来财富丰足。
诸佛菩萨名号和心咒以及这些圣者所说的陀罗尼,本具他们在因地修行时的誓愿力和果地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行持者若能具足极为强烈的信心,没有丝毫怀疑地持诵不辍,必定会唤起这些圣者的誓愿与持诵者心愿相感应,从而加持作用于行者,使其早日满足所求愿望。
有人会疑问,佛法是因果法,为何持诵名号和真言陀罗尼就会迅速有感应?是否脱离了因果的范畴?答:此二不相矛盾,因为持诵真言密语也是不离因果的。
比如:你诵观世音菩萨心咒求财,菩萨会观察你宿世所种福田及因缘.令可能晚熟的福报提前成熟;或加持你做增上缘,把小的福果变大;如果宿世缺乏布施善因,菩萨会加持你早行布施,遇圣福田,尽早得以圆满布施因缘,将来才有富贵的可能。所以,诸佛菩萨的加持也是不离因果的,这点必须明白,否则将堕于拔无因果的邪见。
你的精勤持诵和诸佛菩萨的加持,只是为了令你把宿现悭贪偷盗的罪业净除,并把财布施的福德因缘做的更为圆满,并加持你少遇恶因缘。若你天天做和因果相违背的事,行悭贪偷盗.又不做布施,就等于和这种加持力对抗,当然不会有感应,也不会得到你想求的果报。而若能依照因果的道理,断除悭贪偷盗恶法,行持布施等善法,这就和诸佛菩萨的加持力相感应,很快会如你所愿的。
《财富宝要》之十一
示诸事例
为广启大众对布施得富的善法具足信心,现撷取佛经和现代社会几个典型事例以飨读者。
金财比丘
据《佛说贤愚经》所载:释迦佛陀在世时,舍卫国王城中,有一位大绅士家生下一个相貌端庄的婴儿。
小孩出生时,有一件奇异的事,在左右两手中各握一枚金钱,父母就把金钱取出,手中又生两枚金钱,生生不已,永取无尽。所以,父母将小孩命名为“金财”。
金财成年后,请求在佛陀座下出家,佛陀许可并向金财传了大戒。金财便向诸僧众处一一礼拜,随其所拜之处,均有两枚金钱,一一遍地。
尊者阿难就这件事向佛陀请教是何种因缘。佛陀回答阿难说:“在过去时代九十 一劫前,当时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度化无量众生。当时有一位贫苦的乡人.缺乏财物,常常砍柴去卖,以图糊口。有一天,乡人卖柴得两文钱,刚刚要回家去时.看到毗婆尸佛接受王家奉请,因而乡人心生欢喜,就拿出两文钱,施佛及僧。毗婆尸佛悯念此人,郑重收受两文钱。”
佛告阿难:“当时贫穷的乡人,由此二文钱施佛及僧的功德,于后九十一劫,手中常握金钱,未曾有一天有所缺乏。当时贫穷的乡人就是今天的金财比丘。”
这就是金财比丘手握两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缘。所以,供养佛陀圣者或僧人的功德福果是最为广大圆满的。
善光公主
据《杂宝藏经》记载:在古印度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有一位漂亮而又聪明伶俐的女儿,名叫善光。皇宫里每一个人都非常敬爱她。
有一天,波斯匿王问善光公主:“你是不是靠我的力量,所以有美好的享受,博得全皇宫人的敬爱?”善光公主回答说:“这是我自己的业力,而不是因为父王你的力量”。波斯匿王连续问她三次,善光都做出了同样的回答。波斯匿王很生气,于是把善光嫁给一个穷人,并且告诉她:“你可以试试自已的业力了!”
善光嫁给穷人后,却意外地在丈夫家的旧宅院中挖掘到大批的宝藏。从此之后,很快变成大富之家,并盖好了庄严的宫殿楼阁,雇佣了很多奴婢。
波斯匿王知道后很吃惊,就去请教佛陀。佛陀说:“过去迦叶佛时,有一位妇女想用美味的食物来供养迦叶佛,她的丈夫加以阻止。
妇女说:‘我已经发愿了,请你不要使我退心!’丈夫见她决心坚定,只好勉强答应。于是妇女因而能顺利地供养迦叶佛。那时的妇女就是现在的善光公主,妇女的丈夫就是现在善光的丈夫!善光的丈夫因曾阻挠妻子的善念,所以多世以来常受贫困之苦。然而,因为后来还是同意妻子供养圣者,所以今世才会因妻子而获得富贵。”
同样的道理,现今和将来的众生欲求富足,也必须现在和将来供养圣者布施大众才能达到。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先生是大名鼎鼎的华人首富,可知道李先生捐助布施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者却并不太多。
据线装书局出版的《李嘉诚谈商录》一书记载:截止一九九九年,李嘉诚在医疗及教育方面的捐款数额一直无从知晓,直至新华社要出版一本关于李嘉诚的书,他拖了两三年,一直不想出版。
后来,负责有关事宜的记者在香港逗留了两个月,见了先生经多次追问,才拿出捐款支票计算,得出数目达二十八亿港元,七成捐给大陆,二成捐给香港。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又适逢亚洲金融危机的世纪交接之际,李嘉诚旗下公司业绩却大幅增长。这不能不说是布施财富造福大众的善果。由于李先生多年致力于社会大众的教育及医疗的慈善救助,将财富善用于利他事业,所以李先生财富保有量节节攀升。
据“中央社”报道:二零零四年,李嘉诚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排名由二零零三年的第二十八位上升到第十九位,财富增加46亿美元,共为124亿美元。
并且李先生说过,晚年自己将把全部精力投向社会慈善事业。据中新社二零零五年元月十三日电:李嘉诚先生又宣布,将他个人投资三十余年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近5%股份出售,套现所得78亿元全数拔入其私人慈善基金会,以推动全球公益活动。这样继续布施下去,效果会更加不可思议。
所以布施得富是一定的自然规则,无论你是何种身份,能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必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大家崇拜李先生,不应该去看他的名誉、地位、财富等表面的东西,而应该去研究学习他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德行,这才是根本。
前世界首富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是二十世纪有名的石油大王,他在43岁时即建立了庞大的美孚石油公司。然而,此人个性冷漠多疑,不和人交往,除非赚大钱,否则没有笑容,且是个十足的守财奴。
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破坏了他的健康,据为他写传记的约翰·温克勒透露,说他53岁时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头发眼睫毛全掉光,已经皮包骨头,几近死去。
医生这一年告诉他:如果没有充足的身心休息,必死无疑。
在这生死关头。洛克菲勒终于醒悟过来,跳出钱的圈套,开始自我反省,从不顾一切赚钱的观念,转变为投入生活,和人聊天、打球、唱歌、并开始捐钱做善事。
他曾捐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捐巨款给塔斯吉黑人大学基金会,又捐助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研制能治愈十二指肠病的药品,更积极建立庞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的疾病,文盲和灾难。
他深知各项科研实验工作,常因缺乏资金而停止,他就捐钱使他们完成,比如盘尼西林等多种发明曾得益于其捐助。
心念的转变,影响力巨大的布施,不但使烦恼痛苦53岁应死的生命多活了45年,直至98岁亡故;而且在随后的45年中, 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如日中天,虽曾被政府处以“历史上最沉重的罚款”,但仍然阻碍不了其财富的增长,终于成为二十世纪上叶的世界首富。
这再次说明了布施得富这一法则的真实不虚。
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与李嘉诚先生相同的是,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亦于多年来大力捐助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新快报》消息:盖茨及其基金会将向非州捐款1.68亿美元,用于防治霍乱;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三日盖茨又宣布今后几年给他的慈善基金会注入30亿美元,这将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三日《中国时报》网站消息:盖茨及其慈善基金每年捐款超过十亿美元,今日又宣布将援助印度预防治疗艾滋病项目捐款增加到2亿美元;另据路透社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六日消息:盖茨与挪威政府日前共同捐出10亿美元,用于为全世界贫穷国家儿童注射各种拯救生命的疫苗……
凭着多年来积极致力于社会慈善捐助的款项越来越大,二零零四年盖茨被评为世界上最大慈善家,而此前比尔·盖茨所捐善款数额累计已达280亿美元。随后,盖茨又声称将把毕生全部财富用于慈善事业,也就是说,仅以现有身价计,这一捐助数额最少还有480亿美元。
从现象上看,盖茨和其它富豪一样,似乎因为有钱才能捐钱布施,但很少有人思考,他们特别富有的原因是什么?若从佛学三世因果之学说推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宿世布施之因加上今世努力之缘而结出的善果,现世有钱又再布施,所以财富更加增长。因此,正确的理解是:前世布施,今世富有;今世又布施,所以更富有!财富的运转法则就是这样。
《财富宝要》之十二
大富豪的共同特征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美国《商业周刊》推出全球前50位慈善家排行榜,其大致顺序与富豪排行榜位次相近:慈善榜榜首仍是盖茨和他的慈善基金会;第二位的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办合伙人乔登·靡尔和夫人贝蒂,由于印度洋海啸他们当年捐出公司27.5亿美元用于海洋研究及护士培训;第三位是“股票之神”沃伦·巴菲特及夫人苏茜,捐助额为25亿美元。
据《商业周刊》称:世界顶级富豪们没有把钱“窖藏”起来,而是慷慨用于慈善事业,并认为比留给子孙更有意义,捐助慈善是这些顶级富豪的共同特征。
从因果论,此种乐于捐助布施的共同特征,乃是源于宿世乐善好施的一种习惯;从这种习惯也可以推知这些富豪宿世捐助布施一定是乐此不疲并长久坚持,因为一件事若非长久坚持,决然不会在有情众生的心念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种子,更难养成习惯。
同时,富豪们在慈善捐助数额的榜上排名与富豪们个人财富占有数额的榜上排名位次相近,也正是说明慈善布施和财富之间的密切关系。
《财富宝要》之十三
福人造福地 福地福人居
世界上凡是慈善事业发达的地方,经济一定发达,无论是欧美还是东南亚,均是如此。有人反驳说,美国到处打仗,哪里有慈善意识?但经济很发达?这是政府行为,与民众的慈善意识无关。
很多法师说香港是有福德的地方,笔者都不理解,直到二零零四年岁末印度洋海啸之后,《中国新闻周刊》以“海啸捐款居全球城市首位,香港成为慈善之都”的标题报道:香港为海啸灾区捐款达7亿港元,令慈善捐款组织者“无国界医生”不得不呼吁民众暂停捐款。此次港区捐助金额即便换算为统一货币,仍远远超过内地捐款总数额十倍之多,并远超其它国家和城市的总合,成为全球第一捐款城市。
另据相关资料,港人自捐助孙中山革命直至今日,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民间社团,无论是富豪商贾还是演艺名伶,近百年来一直热衷于社会慈善捐助。据报道,凡逢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灾难,香港遍地大街小巷甚至超市都会出现个人筹款赈灾的义举,且少有听说借筹善款而诈骗钱财的新闻。这在今天的世界,近乎是天方夜谭般的奇闻。香港社会慈善意识之兴盛可见一斑!
从因果的角度分析,正是由于布施作福的观念在香港蔚然成风和港人奋斗拼搏之精神,使香港在二战后迅速在经济上成长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很多港人成为世界级富豪:据二零零四年《财富》杂志公告的全球前580名富豪中,香港弹丸之地竟占有16席,且多数排名靠前。
所以,经济的复兴和发达,首先是社会慈善意识和布施作福观念的复兴和发达。
结语
虽然那些大布施者,都是超级富豪,但并非说没有太多钱的人就不能布施。即便你现在沦为乞丐,若能将所乞资财食物施予其它乞丐,亦属财布施,你亦会很快脱离贫穷获得富足。何况很多人比乞丐富足的多,又怎会不能布施呢?
有人会问:社会上很多人不布施,还做坏事,可也很富有,又怎么说必须布施才能富足呢?答:这类人是前世布施的善果成熟了,如果现在不继续布施,将来还会再度贫穷;就好象农民收获了这一季的庄稼,大家都说:“你丰收了,你真富有!”,可他若不去播种下一季的庄稼,吃完存粮到来年就只有饿肚皮了。还有一些人虽然布施但并未富有,是由于所种的善因种子尚未到成熟的季节而已。
所以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布施是获取财富圆满一定的法则,若能深深相信并开始奉行,财富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悭贪偷盗既有如此恶业后果,广行布施既有如此功德福果,我等何不立即断除贪盗恶法,行持布施善法?古代财神,现代富豪也以富贵兴盛印证此法之真实不虚,相信后来智慧之人定能做出正确的取舍。凡能如法奉行者,应当以清净无染的大悲利他之菩提心摄持,使人天福果升华为究竟菩提之福慧资粮,更应修学显密究竟解脱法门,志求无上菩提,这才是最为圆满的做法。若有听闻了布施得富这一理法的人,或许会抱着为自己修积福德的自利心态来行持这一善法,虽然亦当随喜其善心善行,但终究不是大乘菩萨应有之发心;而若以大悲利他之菩提心摄持,不久即会渐次契入般若空慧,于布施供养做到三轮体空。如此悲智双运之结果,即是福慧双增,其终极果位即是究竟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