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一定要按辈分吗,按辈份取名字要看八字吗
取名字一定要按辈分吗,按辈份取名字要看八字吗,中国最著名的起名专家,谢咏老师姓名学谈,取名不按字辈取可以吗?
过去农村每个家族都是有字辈的,这些字辈像诗歌一样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连起来像诗歌一样有特别的含义,原来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
小宝宝出生之后起名字,有的直接按家族辈分里的字派起名,同一字派的男孩儿,中间的那个字都是一样,只是最后一个字不同,这叫大名。有的不按字派起名,但是结婚的时候一定会起大名,就是按家族的字派起名,而且会用大名的两个字作为首字写结婚对联,贴在堂屋,这叫号对,近现代这种情况比较多,我们大多是这样,包括我;这个大名一般在生活中用不到,因为所有证件都是以身份证上的名字为准,身份证肯定是成年以后就要办的。结婚时候起的大名,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只在结婚时用一下,所以时间一长,有些人连自己的大名都会忘记。
但是也有一些家族或家庭,把家族观念看得比较重,孩子出生直接起大名,使用一生;如果这个家族大,那么族里男孩的名字就很相近,第一个是姓,肯定是一样的,第二个是字派,也是一样的,只有最后一个字是不同的。
(1)谢咏老师谈:什么是按辈分取名
辈分是某一姓氏,为了本族人员长幼有序,辈分分明,避免混乱,就从某宗祖开始,以下每一代用一个字来表示。
例如,在司姓中一支,已知鼻祖宋朝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生,其后裔在清朝康熙四十二(公元1703)年第一次修宗谱时,从十八世时起,每代一字,称为派:
尚国大迋,以应熙朝,立绍世业,开继光昭,礼全德裕,治良文超,乾坤保合,祥发泰交
第十八代为尚字,十九代为国字……,至目前已是到三十二代,为光字,三十三代为昭字 。
在一九九0年修谱时又增加16字:
温恭俭让,兰桂登高,谨遵宗训,信启英豪
问某某人是什么派,就是这人的辈份相对的某一字。越往上,辈分越大,派越大。越往下,辈分越小,派就越小。
以平均25岁一代一字,下面还有32字可用,也就是能用32代,可用800年左右,可以用到公元2800年以后。到那时又可以续增字派。
按辈分起名,就是自己的辈分是那一个字,就以这字再选一字,就是名字了。如上例中三十二代是光字,那名字就可以叫光耀、光辉、光明等等等等之类,其他亦然。
过去农村人文化不高,对名字的内涵没有什么讲究,依着派字起个名字,很简单,同姓人一叫名字就知是祖辈、父辈、平辈、子辈、孙辈了。
即使父母起的名字不是按辈分起的,族内续修宗谱时,也都会将每人取个派名的,一派人为一代,根据长幼顺序从长房往末房进行有序排列。
这样,同族人无论相处多远,是否认识,年龄多大,碰在一起了,称呼就不乱套了。
(2)谢咏老师谈:为什么现代不流行了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希望把自己孩子起一个好名字,既响亮,又有内涵,又不跟别人相同。
在字音上读听起来响亮好听,字义有丰富的含义,深刻;字形好看,笔画适中;新奇独持,与众不同。
现在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大人对孩子的希望,把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寓意于名字中。
如果以辈分取名,许多派字是不大好起名组字的,族内难免同名。更难以表达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充满的期望,难以表达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的梦想。
正如古语所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所以,现在的父母给孩子起名字,大都是凝聚着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寄托着对孩子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从小为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激发孩子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当然,那种按辈分取名字就不流行了。
(3)谢咏老师谈:按辈份取名字要看八字吗
谢咏老师建议,虽然中间字按辈份取名字了,但是最后一个还是可以结合生辰八字的喜用神取名字的!
用神是什么?谢老师首先来给朋友们普及一下什么是生辰八字里面的“用神”!
八字里面的“用神”的这个“神”,在这里并不是“牛鬼蛇神”的神,也不是“神仙”的神,而是八字五行赋予给人思想之中的一股“精气神”,一股强烈的“信念”或者“念力”;一个人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没有一股子强烈的信念那基本上是很那成就一番事业的,所以这个“用神”就至关重要;
谢咏老师也曾经多次说过,用神是一个命格的“精气神”和“灵魂”所在,所以谢老师起名是立足于命格核心的五行“用神”来起名者的,这也是当前所有的起名方法中,最权威的起名方法;
因为“喜用神”不但是八字命格的“精气神”所在,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动力”所在,更是我们人生耐以成功的“机遇舞台”,所在谢咏老师引用命格的“用神”来取名字;一旦起名成功,则姓名就相当于是你新的“源动力”,或者新的“精气神+灵魂”所在,用姓名来做用神人为的补充命格的不足和缺陷,也正是“用神起名”的精髓所在,对人生的帮助也是最强最善的!
换句话说,“用神”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命格的“灵魂”,一个命格的“精气神”;
孩子取名字一定要按族谱来吗
在往前呢,就是从新华字典上看有没有哪些比较寓意比较好的词语,然后给孩子起名,多是一些很大气的名字,比如浩然,一股正义凛然的感觉迎面而来。
在再往前呢,很多家族都是有族谱的,会按照族谱给孩子起名字,比如父亲辈都是学字辈,于是就会给孩子起名叫学江、学兴之类的名字,而到了孩子这辈,如果族谱上的是明字辈,就要给孩子起名以明开头,当然姓氏是不变的。
虽说族谱是比较久远的,但是有些家族还是按照族谱起名字的,身边有个姓陈的朋友,他们家一代代的名字就是按族谱起的,但是这回他遇到了一个问题。
年前陈先生的太太怀孕了,再过一两个月就要生产了,所以两个人就想着给孩子起名字了,陈先生说要按照族谱给孩子起名字,但是他太太却不同意,原因是因为到了孩子这辈,族谱上是“兴”,太太觉得兴这个字不管取什么名字都很难听,如果生出来的是女儿,叫更没有什么好听的名字了。
而且太太还认为按照族谱取名字是封建迷信,两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不能这么迷信。为此两个人一直在闹别扭,陈先生也不敢在太太面前提取名字的事情,但是孩子出生了上户口迟早还是会面对这个问题的。
所以最近陈先生很苦恼,就问身边的朋友(包括我),但是大家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
看法一:应该遵照族谱起名字
对于家庭而言,族谱相当于一家人凝聚力的物化表现,很多家庭以前也是有族谱的,但是最后都丢散了。这也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到这一代丢了太可惜了,要想一家人拧成一股劲,最好还是遵照族谱起名字。名字就是一个代号,叫什么没那么重要。
看法二:要懂得变通,没必要非要按照族谱取名字
虽然族谱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但是对于新时代的我们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既然太太不喜欢这个名字,也没有必要非要按族谱取名字,而且一个名字就能象征家族的凝聚力吗?主要的还是要看家庭的教育,所以适当变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两个看法都很有道理,不过我也有我的看法。族谱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双方各退一步,是不是就很好解决了呢?若是因为女孩不好取名字,那就男孩按照族谱起名字,女孩就另取名字。或者是头胎按照族谱取名字,二胎就不按族谱取名字。这都是解决办法,不至于非要执拗的坚持按族谱取名字或是不按族谱取名字。
其实对于父母而言,都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希望别人听到孩子名字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与众不同,但是碍于族谱,可能起名字的时候就受到了约束,觉得很难取到一个好名字。
但事实上,只要父母多花点心思,多翻翻新华字典、诗经或者楚辞,我相信是可以找到一个很好听的名字。